頭痛、鼻塞、耳嗚都是早期鼻咽癌病徵?做多一步即可提防!

很多人誤以為鼻咽癌只和吸煙有關,要是年青力壯或是生活習慣良好,又怎會認為癌症有自己的份兒?但事實上,不論男女老幼,鼻咽癌的威脅可能已悄悄進逼至你身邊。

不可不知的鼻咽癌統計數據:

  • 鼻咽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殺手之一,每年有600至800多宗病例 1
  • 20-44歲男士的頭號癌症2
  • 女士當中較常發病於40-60歲的其中一種癌症 1
  • 香港人的鼻咽癌發病率更是全球平均的5-6倍 3,4
  • 80%患者在初次確診時已屬晚期 5

 

您知道嗎?原來這些都是早期鼻咽癌病徵:

  • 流鼻血
  • 頭痛
  • 耳鳴
  • 單側頭痛
  • 鼻塞

 

甚麼是早期鼻咽癌篩查?為何要及早做?

Take2 ProphecyTM早期鼻咽癌篩查一般適用於還沒有或病徵不明顯的人群。篩查過程簡單,只需抽血,屬無創方式,配合嶄新的次世代DNA測序技術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來分析血漿中是否帶有鼻咽癌特徵的DNA,從而有效找出早期鼻咽癌患者,有助病人於患病早期確診並接受治療,增加治癒機會、減少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及提高存活率。

高靈敏度

篩查的靈敏度高於97%5,6,絕少漏檢,而且假陽性率極低 (0.7%)6,結果準確可靠。

經萬人實證

通過二萬名人士參與的大型臨床實證5,紮實的科研實證是信心的保證。

頂尖大學研發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是來自香港頂尖大學團隊的研發成果,應用了次世代 DNA測序技術。

 

高靈敏度、低假陽性為何如此重要?

靈敏度是指在真正已患上鼻咽癌的人中,能準確檢查出患者的比率。所以篩查的靈敏度愈高,代表愈能將「有病卻未能發現」的漏檢情況減到最低,自然更值得信賴。反之,若篩查的靈敏度不夠高,容易漏檢了有病的人,令患者「明明有病,但以為自己無病」,結果延誤確診,令患者白白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假陽性是指實際上沒有患病的健康人士,其報告結果卻呈陽性。若測試的假陽性率愈高,愈容易出現錯誤診斷,令受測者承受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更甚是額外的醫療程序。

 

其他常見問題:

問:誰需要接受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

答:不論男或女、年輕或年長皆有機會患上鼻咽癌,任何人士都適合接受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等同於進行其他年度健康檢測項目。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適用群體包括常規體檢者、無症狀人士、有疑似症狀人士等,因篩查能在患者還沒有出現明顯徵狀時檢測出早期鼻咽癌。

 

問: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對檢測者有年齡限制嗎?

答: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對檢測者沒有特殊年齡規限,詳情建議向醫護人員查詢。

 

問:所有人都適合接受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嗎?

答:此篩查不建議已經進行器官移植人士、已患有其他癌症、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正接受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的人士使用,詳情建議向醫護人員查詢。

 

問:需時多久再進行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

答:早期鼻咽癌篩查無異於其他身體檢查項目,建議可以與其他年度體檢一併進行,如個別人士有鼻咽癌的風險因素,覆檢頻率或會有所不同,詳情建議向醫護人員查詢。

 

問:知道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結果是「陽性」或「陰性」後,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答:篩查結果是「陽性」,即是檢測到血漿中存在「人類和EB病毒的DNA與鼻咽癌相關之特徵」。建議檢測者與專科醫生跟進或向主診醫生查詢,或需接受鼻腔鏡及活檢等以助確診。如篩查結果是「陰性」,即是檢測不到血漿中存在「人類和EB病毒的DNA與鼻咽癌相關之特徵」。建議繼續關注鼻咽健康,進行年度檢查,詳情請向醫護人員查詢。

 

 

立即訂購 
鼻咽癌基因篩查

 

  1.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www3.ha.org.hk/cancereg/. Accessed 23 May 2021.
  2. Overview of Hong Kong Cancer Statistics of 2018.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ctober 2020.
  3. “Nasopharyngeal Cancer.”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21, 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5/54.html, accessed 23 July 2021.
  4. Bray, F.,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vol. 68, no. 6, 2018, pp. 394-424.
  5. Chan, K. C. Alle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7, no. 6, 2017, pp. 513–22.
  6. Lam, W. K. Jacky, et al. “Sequencing-Based Counting and Size Profiling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opulation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15, no. 22, 2018, pp. E5115–24.